当前位置: 首 页  >  观点荟萃  >  正文

韩庆祥:在确证实践权威中彰显思想力量

时间:06-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韩庆祥

发生于1978年由我们党主导的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已浓墨重彩地载入了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这一讨论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效应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彰显出新的光辉和价值。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所取得的首要重要成果,就是冲破了以僵化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打破僵化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禁锢,才能真正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就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然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经一度出现较为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他们或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并依赖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来处理问题;或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段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在罔顾全局中盲目工作。这种教条主义一度甚嚣尘上并占据主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走了一段弯路。倘若任其蔓延下去,恐要断送中国革命的前途。危难之际,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实践论》,强调“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引用列宁的话以佐证这一看法:“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毛泽东同志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利地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长期拒斥的教条主义再次盛行,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障碍。1978年,我们党在全国掀起并引领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再次冲破了狭隘的教条主义束缚,在解放思想中实现了思想的解放,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的激荡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逐次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理论创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而且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发展着的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推进了实践创新,从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取得的第二大重要成果,就是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自觉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底色和本色,本质要求就是一切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同志提出,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这些重要主张和判断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充分彰显了经典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时期,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事求是侧重于事实维度,人民中心是实事求是在价值维度上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所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这在今天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以人民为中心,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本质,又发展了实事求是;既使我们党有了坚实的依靠力量,也使我们党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并由此确立了评价我们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时,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是:把人民当作主体,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目的,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当作尺度,坚持人民至上。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取得的第三大重要成果,就是强调注重实干和实效,它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实干,就是力戒空谈,注重实效,就是力戒形式主义,其中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与知行合一的刚性执行力。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状态、奋斗姿态与刚性执行力,才使我们由穷国转变为大国,也必将进一步使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成长为强国。穷国转变为大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未来由大国成长为强国,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此意义非同小可,它将使中国由被动真正转向主动,并真正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发展由被动转向主动,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取得的核心成果。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取得的第四大重要成果,就是强调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都要经过实践来检验和确证。这一重要成果,既确定了实践的权威,也彰显了思想的力量。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认识论的第一的、核心的观点。它强调,任何认识是否为真理,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任何人提出的思想理论,也都要经过实践检验来判定是否正确。就是说,任何思想理论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实践是理论之源;从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思想理论又反过来对实践发生反作用,即指导实践、改造现实;同时,任何思想理论都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检验,看其是否正确。这实质上是强调实践的权威。当今,我们完全可以说,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正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再一次充分证明: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说,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和影响最大;也正是经过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 “历史性变革”)还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真理,它站在了真理、道义和世界的制高点上,因而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实践检验确证的是实践的权威,彰显的也是思想的力量,更是哲学的力量,因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力量或理论力量。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他指出,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至今依然被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历史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发展起来以后且站在实现强起来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来说,需要理论支持和思想支撑,需要使我们自己的思想理论强起来,更需要马克思主义。因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要摆脱以往我国理论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崇拜本本、迷恋西方理论的教条主义束缚,克服学术依赖且缺乏学术自我、学术主体的倾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认真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与中国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而为构建“理论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和智慧,为人类的全面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