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访谈互动  >  正文

第十一讲陈少峰教授与听众互动

时间:03-31  来源:  作者:

 

1.如何看待文化产业与休闲产业的区别?

 

听众A

陈教授你好,我是旅游学院的学生,我想请问您如何看待文化产业、休闲产业这些概念?

 

陈少峰:

我觉得文化产业更注重创意,来吸引人们来消费;休闲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去填补当中的一些需求。从文化产业角度来说,可以用创意优先来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它可能是文化产业的消费在休闲、不休闲时候的继续。休闲一部分跟文化产业、旅游有关、参加活动有关,休闲有时候纯粹是为了放松;而文化产业,注重参与互动,通常处于一种紧张的氛围内。所以中老年适合叫休闲,年轻人适合叫娱乐,我们通称休闲娱乐。娱乐跟休闲是不一样的,休闲适合年纪大一点的人,娱乐适合年轻的,这是有一定区别的。

另外我要说一下,有时文化产业要带动休闲。现在有时候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带动休闲的收入。比如海南那个地方,过去可能以为老年人到那里休闲很好,其实不对的,老年人也喜欢娱乐,总不能让老年人天天在海边呼吸空气,他日子也不好过。我去美国看到赌场里很多老年人在那里赌博,他就是要去娱乐。其实老年人也需要娱乐,我们过去以为休闲,好像仅仅只是放松,啥都不用做,其实是不对的。休闲的地方,娱乐的内容丰富了,你的收入就很高,否则的话,休闲收入就很少。

 

 

2.哪些文化比较容易打造出奢侈品牌?

 

听众B

陈教授,我想问一下,您刚才提到,产业越高端的话,越向文化靠拢,那我想问的是假如中国未来要打造一个奢侈品牌的话,应该与中国大的文化体系下哪些文化比较靠近?

 

陈少峰:

我认为奢侈品第一个要带有时尚的特点,因为时尚吸引人,时尚也在不断变动。但时尚有两类,一类是在变动当中你能抓住某些特定的元素,让它能沉淀下来,所以我们知道黄金奢侈品的颜色都是比较固定的,然后他对时尚的把握都是比较准的,所以第一个要把握时尚的潮流;第二个的话,要有很好的设计,包括它的产品的品质要比较好,而这个产品的品质,它与整个产业都要相关的,那么它的设计一定要有一些设计文化的融入,这样你才能一直引领潮流。所以我们讲奢侈品一直在引领潮流,就是要有设计理念,同时要有很好的品质。这个品质呢,就是说他在同行中的品质是最好的,当然最好的话实际上他的成本不见得比别人高多少,但是它的品质达到顶级水平,这是一个。第四个他要会经营品牌,包括对受众人群的区分和重视。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比较好理解了。李宁他要打高端牌结果没打上去,他本来在中低端休闲服装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结果中低端又失去了一大片,他为什么上不了高端呢?因为他原来的品牌做的就是中低端的,所以往高端走是很难走的,这是一个;第二个,从广告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要做一流品牌,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要么有一流的明星,要么就不要用明星来代言。他经常找NBA中的二三流明星,因为一流的太贵了,像奥尼尔,原来是一流,现在二三流的。他把他要过来,一流的品牌一定对应一流的明星,这是个通则。要不你就不要弄明星,随便弄个动画也可以。

但是这里面的品牌要素非常多,我觉得最难的就是在品牌的管理上,包括刚才讲的打广告,怎么样打广告?在什么地方打?打的广告的内容是什么?这个是很重要的,我记得有一次科乐做了一个广告,他是做水龙头的,我们平时说水龙头能不能配得上房子,他的广告是把水龙头往上一排,你能不能造出一所房子配得上我的水龙头,这个就是有点像奢侈品的气度。所以这里的文化因素有很多。

另外一个要做中国的奢侈品的话,应该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提炼出很多东西,比如说玉啊、祥云啊、竹子啊,中国古代的很多元素当中再加入一些元素就形成中国的文化特色,但是这个东西就跟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化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化都是讲民俗、讲历史文化,我们要做的产品当中的文化主要是以设计出来的、包装出来的文化为主。

 

 

3.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应怎样做好资源嫁接?

 

听众C

刚才您谈到文化底蕴比较丰厚的地方就可以发展文化产业,而资源是可以嫁接的,我觉得,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资源怎样嫁接才能做得更好,国际上有没有一些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

 

陈少峰:

一般来讲,文化产业做得好的地方都是移民比较多的地方,这是个通则。传统文化一般来讲要嫁接是可以,但是人们不愿意嫁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一些东西不能嫁接的,比如闽南话,凡是用闽南话去表达的东西市场就很少,局限在闽南人里面,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文化产品的话就不要用闽南话来表达。所以闽南话里面没法做出大产业的,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因为文化产业是全球的市场,你当然是面向全球的消费者,要不面向中国的消费者也行,要不最少面向福建的消费者也行,可是你闽南话只面对一小部分消费者,所以语言障碍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局限,你没法克服。

但是文化产业的形态是可以克服的,比如说豫剧,豫剧它是偏北方方言的,但是你听几次就能够听得懂,所以北方豫剧的流行比较快。我上次看了一次豫剧,我认为那个豫剧里面有可改造的空间,这个豫剧它讲一个八路军的母亲为了救另一个八路军,自己的儿子死了。但是它表演的时候是讲夫妻两个人在家里很快乐的样子,但是后来孩子死了,就越来越哭哭啼啼了,我的感觉就是豫剧里面有很多娱乐的元素,人们不去开发它,而去开发那些哭哭啼啼的东西,而哭哭啼啼的东西阿公、阿嬷最喜欢听了,但是年轻人的话,可能哭哭啼啼的东西不能与他的生活相结合。我的意思是说,豫剧里面应该做两个系统,一个叫传统的原汁原味豫剧,一个是专门为现代娱乐而改造的豫剧,我以为这两个系统是可以并存的,但是有很多资源是没办法转过去的。

再比如我们唱的梨园戏,我们那边也叫芗剧,那个别说我啦,我妈都不听了,几十年如一日,她都听烦了,她说电视好看一点。梨园戏故事的表现题材很传统,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远了。人们的需求一定是出于他的生活方式,你如果要改变,要嫁接一定要跟他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否则的话,就算是有也只是维持生存,没有什么产业价值。

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大多数要保护的话叫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靠文化事业,我认为不需要在那上面“搭帐篷”。我认为在泉州搞一个像腾讯那样的公司,一年的产值一百多亿,文化产业就足够大了。你搞那么多演出,顶多给你赚三到五万,一年下来也不叫文化产业。我认为要用文化产业的方式去思考,比如你有产业集聚园,那也可以。比如像与玉石有关的艺术,我上次到广州佛山去,光玉的原材料买卖就两百多个亿,那玉打出来的话产值就很大,所以可以做成艺术品、奢侈品的文化产业的中心。我们传统的民俗可改造的空间不大,就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讲,价值不大,这是我的看法。

文化靠保护,但是保护以后相应的也在流失。现在喜欢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保护到最后也就少数几个人做票友,所以我认为要保护也要思考值不值得花那么多钱去保护,我也是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因为你保护不住啊,你没有消费者,保护的话,变成养了几个人在那里演,那算不上保护。

 

 

4.对泉州市鲤城区的文化产业规划有何建议?

 

听众D

陈教授,你好,我是鲤城区的,我们现在正在做文化产业的规划,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一个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您是怎样看的?二是我们在老城区想利用旧厂房来做工业设计,来促进泉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此我们鲤城区也是信心不足,在中心市区做是不是有足够的吸引力?

 

陈少峰:

我先回答你后面那个工业设计的问题,我觉得设计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一幢大楼就够了,所以你要搞那么大规模的设计我估计搞不起来,因为包括北京它搞工业设计实际上没多大产值,这是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国内很多设计都自己搞,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去买别人的设计,所以它里面的产业链不是很发达,我建议你不要搞那么大的产业设计,我建议你搞个产业园,然后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部门,我觉得比较可行,这是一个角度。你在中心区搞文化产业的话,我们现在很多旧城区搞旧厂房改造,然后放入一些什么创业工作室,我觉得你应该改变那些做法,就是因为那种东西产值太小了。

现在很多搞创业的人没有去根据市场的需求,创业经常有盲目性,包括上海的很多创业园,如果你要搞文化产业搞一个一两百亩的东西拿出来的话很简单,不管你搞什么,你就告诉我你有没有产业链?你产业链是什么?你产业链有多长?不管你搞什么,一两个有产业链的加在一起占一两百亩地我感觉比较合理,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回过头来说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其实我刚才已经讲了,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比较本质的。为什么?因为他强调创意。文化产业我们老把他误解为我们这地方有文化底蕴,我个人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把文化产业叫文化创意产业,免得很多人讲文化产业就讲我们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很深,所以我很适合做文化产业。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概念还是往创意角度来走。其实很多文化产业都是新打造出来的。比如说,电影哪有现成的,电视没有现成的,游戏也没有现成的,所有的东西都没有现成的,都是你又重新创立出来。文化产业叫文化创意产业,它是在文化领域的创意产业,它是跟文化有关的创意产业,跟文化艺术有关的创意产业。倒过来说,有创意也不见得有产业,有的人他创意很多但是他没有产业链、没规模、没品牌、没企业家,都是一些艺术家在那里搞创意,在玩,这个东西也不行。

我的意思是说,艺术家不要做主体搞文化产业,但是又离不开艺术家。他不能做主体,作主体就搞艺术去了。第二个,不要回头看,要向前看,就像要把泉州历史做成动漫。你一定要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像人家打造花木兰,他不是把花木兰照搬过来,他是用美国人的方式理解,什么样的花木兰最受全世界人欢迎,花木兰一定要谈过恋爱,一定要与男人斗法,她的服装时尚不时尚,她的性格有没有很暴躁,有没有女权主义。把这些元素结合起来,然后再用自己的模式去套,这些东西会受欢迎,所以如果我们要把泉州的历史,变成动漫肯定没人看。但是我们把泉州历史变成新的故事,里面容纳一些元素或者是历史,那可能就有人看,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创意。我们讲创意无处不在,但是创意一定要变成产业,现在是好多人有创意没有产业,所以经常是艺术家在工作时大家在那里产品,那个跟文化产业离得还是很远,所以要落实在产业上面,我想这是一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