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讲堂动态  >  正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培林做客“华大讲堂” 解读如何走向更加公平、公正和共享的社会

时间:04-07  来源:  作者:记者 刘沛

由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华侨大学联合主办的“华大讲堂”,4月6日上午举行第89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受邀作《走向更加公平、公正和共享的社会》专题报告。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的讲话为切入点,李培林梳理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对共同富裕的新提法,分析了强调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的时代背景,着重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中等收入群体成长与扩大消费、社会领域的公平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要性。其报告引入“居民人均年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中等收入陷阱”“收入中位值”等概念,通过一系列图表和数据对比国际、国内状况并进行深入分析,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李培林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不平等现象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加剧,这对我国也产生影响。同时,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深刻变化,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扩大消费成为经济发展自身的要求,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条件之一。“收入分配问题是诱发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深层原因,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经济增长放缓和下行压力加大时期,要高度重视社会的和谐稳定。”

李培林强调,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期仍可以通过改进城乡结构、改进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实现“社会结构改进”。而在影响分配结果的先赋因素差异长期存在情况下,更要促进社会流动、防止社会阶层固化。

他认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两个重要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差异原则。各项职位及地位必须在公平的机会平等下对所有人开放。要使社会中处境最不利的成员获得最大的利益。要把全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攻坚战放在优先位置。

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上,李培林提出,要培育国内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把国内消费市场做大,使其成为受外界干扰较小的长期增长动力,才能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坚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配好蛋糕,这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李培林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不仅要集中力气把蛋糕做大,调整收入分配时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发展阶段。

“保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很关键。”李培林表示,在经济增长下行时期,我们强调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改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与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和谐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李培林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等领域研究,著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村落的终结》《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等著作,并主编《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社会蓝皮书)。2013年,李培林曾做客“华大讲堂”第34讲,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目标”作专题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在陈嘉庚纪念堂科学厅设立主会场,并在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201会议室设立视频分会场。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毕明强主持报告会,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灿辉为李培林颁发“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泉州市有关领导干部;华侨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中层干部,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负责人,党委讲师团成员,思政课教师,基层党委组织员,学院团委、学工办负责人,部分学生等听取报告。

李培林作专题报告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灿辉为李培林颁发主讲嘉宾纪念牌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