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讲堂动态  >  正文

熊澄宇教授“华大讲堂”纵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时间:12-19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张为健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实际上是立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老百姓的满意度之上。”今日下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在华大讲堂第二十五场报告会上说道。

    在题为《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的报告中,熊澄宇认为,文化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立国、强国之本。他分别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三个方面来阐述报告主题。

    文化自觉指的是“对文化的认识”。熊澄宇介绍道,文化不仅仅是软实力,它既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形态,还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形态。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它是一种写意文化。他认为,文化最根本的核心特征是差异,“科学是求同,而文化是求异”,社会正是在求同和求异两种不同方向的推力下向前发展。

    文化自信即“了解文化的功用”。熊澄宇分别从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改革文化制度三个方面介绍“文化自信”。他提到,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权利就是文化事业,即保障公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作和知识产权受到保护。公民的文化权益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文化权益诉求。熊澄宇认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会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改革文化制度指的是对阻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

    文化自强即“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熊澄宇又分别从内容、科技、资本和服务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他称,内容引发社会需求,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具有原创、差异和不可替代性;科技改变产品形态,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可替代的、表现特有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文化产品与这样的科技结合从而改变了自身形态;资本影响市场规模,文化产业也需要投入,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入,无形资产指品牌、产权和战略资源等;服务决定事业成败,文化产业本身也是服务行业,群众的认可程度决定着这个行业的成功与否。

    熊澄宇教授在报告中引用了大量经济、文化、科技新闻事件,向在场听众论述了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他还建议华大学子要怀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包容之心、平常之心、责任之心”,这“五心”和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分不开的。他并希望华侨大学成为整个泉州、福建、全国乃至全球华人值得骄傲的品牌。

    泉州市领导杨俊峰、骆国清、许昆贞、翁祖根、刘卫国、陈庆宗等,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单位有关负责人同志,市民主党派有关负责同志,我校校长贾益民,校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体辅导员和部分师生到场听取报告。

    报告会由副校长张禹东主持。校长贾益民向熊澄宇颁授兼职教授证书,市政协主席杨俊峰为其颁发“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熊澄宇教授作报告

校长贾益民为熊澄宇颁授兼职教授聘书并佩戴校徽

泉州市政协主席杨俊峰为熊澄宇颁发“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副校长张禹东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