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讲堂动态  >  正文

中国社科院房宁“华大讲堂”解读东亚社会与政治

时间:05-23  来源:  作者:记者 张罗应 图:记者 王舒人


   19日下午,由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华侨大学共同主办的“华大讲堂”第21场报告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主讲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政治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房宁研究员,解读“东亚社会转型和政治发展”。

    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学者等组成的“东亚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先后组团赴台湾、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和新加坡等东亚五国一区实地考察调研,走访各界人士或与之座谈300余人。房宁研究员任课题组长和首席专家。

    当日,在“华大讲堂”现场,房宁研究员为与会者报告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自由 威权 多元——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研究报告》。市长李建国,市政协主席杨俊峰,市委常委朱淑芳、林武、王亚君、陈加瑶、郑新聪等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主委、专职副主委,以及华侨大学校领导丘进、李冀闽、朱琦环、刘塨、张禹东、刘斌等党委中心学习组扩大会成员、全体中层干部等听取报告。

    华侨大学校长丘进为房宁研究员颁发华侨大学兼职教授聘书并佩戴校徽。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主持报告会。

    报告中,房宁研究员指出,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进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呈现出从“自由民主体制”到“威权体制”再到“多元体制”发展的规律性特征。这是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所获得的核心发现。他分析,在高喊“默迪卡”(自由独立)的“自由民主体制”年代,东亚社会的共同性特征是:效仿西方建立民主宪政体制,社会自由扩大,思想活跃,但社会动荡,腐败盛行,经济有所发展或恢复,但起伏不定。而在实现工业化的“威权体制”年代,东亚社会的共同性特征则是:人民经济社会权利有所保障和扩大,政治权力集中,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完成工业化。在崇尚竞选的“多元体制”年代,东亚社会的共同特征也十分明显:开放政治权力,普遍实现竞争性选举,选举为最重要社会议题和社会景观;人民的政治权利有所扩大,社会自由度增加,社会福利也有所增加。

    房宁重点分析了自由民主体制向威权体制转变、威权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变的动因与条件。他认为,通过争取政治权力获得社会流动和身份改变机会的“分配性激励”,以及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对经济利益与财富追求的“生产性激励”,是促进自由民主体制向威权体制转变的原因。而维持高速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总体生活水平;拥有具有统一意志和较严密组织形态的统治集团;拥有集中和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及控制社会利益冲突、平衡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则是威权体制存在、发展的条件。

    房宁说,威权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变的动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心理的变化、精英集团分裂。而新社会结构形成、新精英阶层形成与整合以及新的社会保守意识形成,是威权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变的三大条件。

    报告最后,房宁研究员简要分析了政治体系结构、政治发展规律等问题,并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

房宁教授在作报告

丘进校长为房宁研究员颁发华侨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