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活动要闻  >  正文

“华大讲堂”第52讲:孙立平解读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

时间:09-16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 刘沛

 

    9月14日下午,“华大讲堂”迎来第五十二讲,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我校兼职教授孙立平应邀作专题报告,解读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   

    在报告中,孙立平用“改革”与“发展”作为解读当前中国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的两个关键词。他回顾了前一个30年中国的改革进程,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提出疑问和担忧。他称,“8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积极的动力,而如今,这种发展动力主要靠的是政府。社会发展动力已经愈趋勉强,现在已经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我们要用新的眼光和思路来看待当前的改革。”   

    孙立平表示,当前的改革问题也包含权力的问题。他说,过去30年的改革,目标明确,就是要实现现代化,改革旧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但也遗留下许多问题。新一届的政府讲求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实际上便是针对腐败或者说是权力和市场结合形成的一种体制对社会资源与机会的垄断。因此,我们不仅要改革旧的体制,还需要改革“新弊端”。而从目前来看,近年来政府通过反腐败等举措,显示了很大的决心,但改革的阻力依然巨大,未来30年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孙立平指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我们要有一个超越性的理念,就是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面对发展问题,孙立平先从经济入手。他引用了2007年世界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分析这一概念当初所针对的东亚发展中国家境况,以此解释未来中国可能会遇到的发展问题——即在进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后,同时受到经济发达和落后国家的双重挤压。   

    孙立平同时指出,中国现在经历的与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所经历的一样,根本上就是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社会转型。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的起飞和顺利发展,跨过一个个槛,必须要有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支撑。   

    “过去中国发展一味强调经济,忽视社会转型的问题。”如今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生产水平与消费水平发展极为不平衡,资金大量流入资本市场,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孙立平提出,我们如今推动的改革还是应该融合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发展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提高社会福利,解决消费群体的后顾之忧。他最后强调,中国未来的发展,不能钻进钱眼子里,关键还要有正确的社会进步理念,推动社会的成功转型。   

    泉州市领导陈万里、许昆贞、翁祖根、陈庆宗等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有关部门、在泉各高校、各民主党派负责同志;校领导关一凡、吴季怀,以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等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中层干部、辅导员,部分师生代表参加报告会。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万里为孙立平颁发“华大讲堂”纪念牌,关一凡为孙立平颁发《华大讲堂五周年纪念文集》,吴季怀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在陈嘉庚纪念堂科学厅举行,在陈嘉庚纪念堂二楼会议室、行政研发大楼401室设立了视频分会场,并通过“华大讲堂”专题网现场直播、“华大讲堂”新浪微博图文直播。  

1.jpg  

孙立平教授作专题报告  

2.jpg  

   校党委书记关一凡为孙立平教授颁发《华大讲堂五周年纪念文集》  

3.jpg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万里为孙立平教授颁发“华大讲堂”纪念牌  

4.jpg  

副校长吴季怀主持报告会  

5.jpg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