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活动要闻  >  正文

“华大讲堂”第43讲:黄群慧剖析“新工业革命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时间:05-26  来源:  作者: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强调工业、制造业意义非常重大。只有拥有强大的制造业,才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竞争中拥有坚实的基础。”5月14日下午,在陈嘉庚纪念堂科学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教授在“华大讲堂”第43讲的现场与听众们分享“新工业革命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若干问题。

  近年来,全球出现了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少人认为,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生产模式、生存方式、发展模式以及国际格局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应对这场悄然袭来的新工业革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该作出什么调整?讲座吸引了不少师生前来聆听专家解惑。

  移动互联、超级宽带、3D打印、人工智能、数字制造、新型材料……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词汇似乎都是新时代的标志。对此,黄群慧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能简单理解为个别新制造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引起的突变,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已经发生突破但仍处于演进中的工业系统变革。”

  历史上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导致了生产范式和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黄群慧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促生可重构的生产系统、大规模定制以及全球个性化制造范式,并使得制造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制造业信息化和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重要趋势。”

  引用哈佛大学和MIT等机构的研究成果,黄群慧指出,“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其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而主要体现为其所蕴含的生产性知识的复杂性,这是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力。”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的回归工业,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来提升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以及制造业快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并以此寻找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我们不能再单纯以产业比重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也不能再一味地强调提升服务业所占比重。我国未来工业化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相促进、增强发展的局面。”黄群慧对此十分肯定。

  黄群慧指出,中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一批世界级大企业成长起来,工业正经历由大向强的转变过程。当此之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对我国带来挑战:

  劳动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可能会弱化我国的要素成本优势;未来竞争对企业快速响应市场个性化需求的要求,将对我国传统企业形成冲击;二、三产业的加速融合,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潮”,可能使得传统的后发国家通过低成本竞争实现赶超的路径被封堵。

  对此,黄群慧表示,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大国地位也为我国带来了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以及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的新机遇。“中国有能力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新工业革命时代没有夕阳产业!关键是重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生产模式。”他鼓励大家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信心。摒弃制造业和服务业此消彼长的机械论,从基于要素的低成本制造业发展战略转向基于创新的差异化战略,围绕如何提升制造复杂工业品的能力来制定我国服务业发展战略。依靠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并建议建设国家级先进制造技术基础设施,打造国家级共性技术平台,组建国家工业技术研究机构。

  整场报告会,不断出现的新观点、新数据、新理论让听众们目不暇接。互动环节,黄群慧还与现场听众就国家在工业提升过程中的角色等问题进行交流。

  黄群慧教授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其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二百余篇,独立撰写、参与撰写著作十余部,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本次报告会还在泉州、厦门校区设有两个视频分会场,并通过华大讲堂专题网现场直播。泉州市领导陈海基、杨俊峰、翁祖根等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有关部门、在泉各高校、民主党派负责同志;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校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到场听取报告。贾益民向黄群慧颁发华侨大学兼职教授聘书并佩戴校徽。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海基向黄群慧颁授“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报告会由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主持。

 

 

 

 

校长贾益民向黄群慧教授颁发华侨大学兼职教授聘书并佩戴校徽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海基向黄群慧教授颁发“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