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精彩报告  >  正文

陈少峰: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时间:12-06  来源:  作者:陈少峰

“华大讲堂”第十一讲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陈少峰

 2010年4月23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文化产业有哪些方面的特点,以及有哪些发展趋势;另一个是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怎样发展文化产业。

 

    去年国务院公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随后华谊兄弟电影公司也上市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信号。不久前中宣部牵头九个部委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我个人估算一下,有很多原来的国有文化企业正在排队等着上市。从2010年到2014年,大概有120家到150家会上市。文化企业陆续上市以后会使社会各界的投资更多地进入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当中,我们有一些观念或做法可能会跟现在的趋势不一致。比如有些地方把文化产业等同于文化底蕴,存在着很多误区。所以今天我一方面讲讲有哪些好的做法,同时也谈谈有哪些不好的做法。我们来做一个对比研究。

 

一、文化产业的特性

 

    (一)文化产业、文化和艺术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化产业与文化有哪些区别,或是说文化产业有哪些特点?我们平时见到文化产业,看里头有“文化”两个字,总会联想到我们平时说的城市文化、文化底蕴或历史文化。其实我们提到的文化产业更侧重于创意,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不是指历史。而我们平时的文化概念主要是历史的概念,它强调的是历史。

 

    什么是文化呢?只要人们有共性的东西,就叫文化。企业中的人有共性就叫企业文化;社会有共性也叫文化,我们闽南话也是一种共性,这就是我们的闽南文化。但是泉州和漳州的文化又有所不同,我们泉州有独特的文化,漳州也有它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我们平时是指历史自发形成的,这是文化的一个角度。

 

    文化和艺术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当我们讲艺术的时候,总是讲它是个性化的、个人的、我们自己的创新的东西。所以文化和艺术实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讲的是过去,而艺术讲的是未来,所以它们不一样。我们平时讲的文化大多数跟文化产业没有关系。文化产业指的是某一类特定的让人们去娱乐的东西。而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道德、法律、思维方式,还包括人们经常使用的文化事业等。文化的概念非常宽,有点类似知识。我们要了解文化最好对它进行细分,比如把文化分为价值观、民俗、文化事业等等,进行第一次细分以后再进行第二次的细分,分得越细越好。人们对文化的了解是越具体越有文化,越抽象越没文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

 

    我们知道泉州是产茶的,所以我们认为泉州有茶文化。但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茶文化是和水文化结合在一起的。进贡给皇帝茶的同时要进贡水,而且要本地水。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研究,只有到很细节的时候,才能知道这里原来有很多文化或文化的特点,如果你抽象地谈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意思。

 

    (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都是有差异的,叫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地区甚至机构都有差异性。我们华侨大学的文化就与北大的不一样,而北大的校园文化也可能跟清华大学的不一样。文化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一方面体现在时间上的多样性,一方面体现在空间上的多样性。体现在时间上的多样性是说文化只要有时代的不一致就有多样性,所以我们有个词叫“代沟”,“代沟”不是指年龄的差异,而是指文化之沟。以前一二十年才有一个文化的代沟,现在可能三五年就有一个代沟了。

 

    以前看到一个报道,说有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篮球教练,有记者问他,“你这个骨灰级教练是怎样培养人才的?”这教练就问:“你什么意思啊?”记者说:“没什么意思啊。”“没什么意思你干嘛诅咒我?”那人就说:“没诅咒你啊。”“没诅咒我?我还没有死你就叫我骨灰级的教练!”。其实“骨灰级”在网络语言中是资深的意思,记者说:“我是尊敬你才称你为骨灰级教练的。”这里面就有个代沟。年轻人现在使用的语言,我估计在座年纪比较大的人可能就理解不来。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这些代沟现在就很明显。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年纪大的人跟着染头发,大家知道头发原先是年纪小的先染,年纪大的才跟着染的。这是一个新现象。以前是年纪大的人做什么事都是年纪小的跟着学,现在是年纪小的人做什么事年纪大的人跟着学。文化是分成一代代的,这个代不是几十年,可能五年就是一代。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网络一族,超过35岁的就已经成老头子了,像我就已经是老老头了,这是文化在年龄上表现出来的差别。

 

    文化在空间上的多样性表现更多。我们知道各地的文化不一样,不光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一样,汉族之间的差别也特别大,比如我们文化上有京派、海派等派别,也有福州和泉州地区的区别。走出国门的时候文化的多样性就更多了。我有一个朋友到美国找了一个当地的女孩子相亲,人家请他吃面条,边聊边吃面,吃着吃着他突然发现大家都停下筷子不吃了,盯着他。后来他仔细一想,原来是他吃面条的声音特别响亮,美国人这辈子都没听过,所以就吃惊了,这就是差异了。我们觉得吃面条时声音大一点就是所谓好吃,表示我对你的东西很尊重;外国人觉得只有动物吃东西才会发出声音。这个就是文化的一个差别。我们古代的一些文化流传到日本,现在日本人还保留着,但我们已经没有了。比如我们古代讲男人要目不斜视,女人笑的时候要笑不露齿,这个文化在日本现在还有。其实日本现在很多的文化都是从中国古代流传过去的,在座的哪位同志要去日本找我们老乡,你只要站在日本最热闹的地方看谁一路走过来东张西望,你就走过去拍他肩膀说:“哥们,你什么时候到日本来的?”就是我们老乡了。因为我们中国古人走路是不会东张西望的,我们现在东张西望了,这个文化在人的行为上表现得很突出。所以国内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在日本东京的高楼户外做了一个很大的广告,这个做法是错的!因为日本人不东张西望,所以你做广告就不要做在高的地方,做在高的地方就只有做给去日本的中国人和在空中飞的鸟看的。

 

    总之,文化的多样性会产生很多冲突。我们过去有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说我们有很多民族的文化特点,就能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而不是指你的文化已经征服了世界。这不是同一回事。什么是文化征服人类呢?像好莱坞那样的文化可以叫征服人类。所以做文化产业不是要强调文化的多样性,而是要强调文化的同一性。你把全球都做为市场,那你选择的文化元素就必须让所有人都能理解。所以我们看到好莱坞电影谈的都是跟人性相关的话题:爱情、感情、亲情、责任、英雄主义……基本上都是这些话题。好莱坞拍出的电影可能美国的特色不多,但很多国家的人都愿意看而且也看得懂。

 

    所以我就在后面加了一句,“越是超越民族的,才越可能征服世界”。你拿自己的京剧出去的话,别人看不懂也根本不会去看。所以我们过去做了很多对外的文化推广,有些戏曲每次演的时候,只来了两三个人带两三只猫。而像《阿凡达》一部电影在全球的观影人次就超过我们中国过去三十几年在国外做文化推广的总人次。为什么呢?因为《阿凡达》大家都看得懂。所以我们知道文化产业不要历史底蕴,或者说它里头文化底蕴的含量是比较浅薄的。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文化底蕴深的地方,一般文化产业都做不好;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很有文化的人一般不适合搞文化产业。所以一些文化古都的文化产业跟深圳比那就差很多了,不是差一点点。我们会说一些古都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去那里旅游的人跟去深圳旅游的人相比的话就差了一大截。我们再对比美国和法国,肯定是美国的文化底蕴浅得多,法国的文化底蕴深得多,但是美国的文化产业是法国的八倍以上。

 

    (三)文化底蕴与文化产业

 

    所以,我们知道文化底蕴深的地方反而不好搞文化产业。为什么呢?这个我待会儿再说。我现在要讲的是其实文化产业跟我们平时讲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当我们讲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讲的是经济而不是文化,我们讲的是产业。那么这个产业要不要文化呢?要!但是这个文化不是很深的文化,是很表层的文化,或者说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娱乐。让人快乐的东西叫文化产业,提升人们的东西叫文化,这样说会比较好一点。

 

    中国传统的文化事业,大多数都变成了一种精英文化,而文化产业主要是大众文化。这就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产业,所以它所需的第一位是商业人才,艺术家还在其次。要通过商业人才、企业家去发挥艺术家的特点,才能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如果你仅仅是让纯粹的艺术家去做文化产业,他也做不出来。为什说文化底蕴深的人不适合做文化产业?我经常举一个例子:现在没文化的人很会用文化来赚钱,比如说房地产开发商在小区里挖一个小水坑,倒两盆洗脚水,这地方就叫威尼斯花园,房价一下就涨了很多;北京的昌平有一个地方卖地,说我们这地方是皇家龙脉,可我们知道,有帝王血统的人才能住在龙脉上,普通老百姓住在龙脉上,风水会克得你天天流鼻血的,对不对?可好多人不懂,被他们拿一点点文化忽悠就掏了很多钱。所以我们知道现在会赚钱的人文化水平都不会很高,当然也不是说越没文化的人越会赚钱,越会做文化产业,不是这个意思。你也要有一定的文化,但文化又不能太多,这种人,适合做文化产业,所以这是一个角度。

 

    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文化可以做文化产业,另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很深那就没办法做文化产业。我们知道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文化底蕴深,大家相互间认同;但是文化底蕴深的地方一般会很保守,会反对创新,这两个特性是结合在一块的,所以要搞个新的东西就不容易。底蕴越深,这个观念要改变的东西就越多,也就越艰难。你看有些地方一直搞文化产业为什么搞到现在还在搞祭祖?这祭祖是什么活动?祭祖就是八十年代初搞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是吗?要把海外那些老华侨请过来,可是我们知道那些老华侨都已经去世了。剩下那些第二代、第三代,他们根本不可能掏钱来寻根,来跟你参加活动。所以可以说是政府掏钱,这不叫搞文化产业,这叫搞文化交流。所以我说文化底蕴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文化产业的文化是什么?就是大众文化或者叫通俗文化。我们过去有两种文化:一种叫提升型的文化,一种叫满足型的文化。提升型的文化就是由精英来提供的,比如像我研究伦理学,就是要让人们去辨别是非,提升人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叫提升型。但是我的书肯定卖不好啊,是不是?所以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凡是书卖得好的都不是学者的书或者学术性强的书。

 

    精英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够欣赏得来,而大众文化就不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大家也能够看得懂。所以大众文化面非常广,而精英文化一定是少数的。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交响乐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交响乐在中国普及了那么多年,但我感觉它还是精英文化,反正我是欣赏不来,我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以有时候我去到地方,有些领导同志说:“哎,陈教授,你跟我一起去看交响乐吧。”我也不好意思跟他说我看不懂,免得被他们说这个人太没文化了,我就跟他一起去了。但是我心里在嘀咕我与其跟他去听交响乐还不如看金庸小说更来劲呢。但是我又不敢说,所以就跟他去了。去了以后发现这个礼堂里面坐得满满当当的,大家都在认真地听交响乐,我就开小差想自己的事情。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在鼓掌,我心里在想,哇,这么多人都会欣赏,结果回头看一下屏幕上打出来一行字:同志们,还没到鼓掌的时间,请先不要鼓掌。

 

    这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就是说实际上精英文化还是精英才能欣赏的文化,老百姓还是欣赏不来。你做了再多的宣传他还是欣赏不来,因为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去知道怎么欣赏,否则的话还是不行。我们好多人欣赏不来歌剧,为什么?其实歌剧是很美妙的,但是我们没经过训练就欣赏不来。另外还有一种,比如说像京剧,以前可能是大众文化,大家都理解。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看京剧了,所以京剧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小,也就越来越演变成精英文化了。

 

    所以精英文化跟大众文化之间有时候也会变化,我感觉我们闽南很多的传统曲艺都可能慢慢地会变成精英文化了,或者是说只有少部分人欣赏的文化。不过我觉得文化的人群现在在分化,传统的东西一般年轻人都不太喜欢。大众文化要大众的话就一定要足够通俗,精英文化一般都高高在上、阳春白雪,所以它叫高雅文化。实际上现在我把文化产业叫做准精英。我研究伦理学应该叫精英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应该叫准精英。

 

    做文化产业的人,像赵本山他就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所以赵本山他演小品大家都欣赏得来,当然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但是至少你都看得懂,这个时候你就能提出意见。但是我们知道其实这个二人转里面有很多低俗的东西,总是拿性来说事、开玩笑。特别是东北人那种原汁原味的二人转里头好多都是色情的语言表演。所以赵本山就说,二人转里面有低俗的,为了区别开来,能不能把不低俗的叫做“绿色二人转”?我说“绿色二人转”这名字不好听,应该叫“青春版二人转”,就是年轻人也能欣赏的二人转。因为你要是说现在做的是“绿色二人转”,那你以前做的二人转就是属于污染的二人转,这样恐怕也不太好。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大众文化一定有低俗,或者说大众文化里面经常会包含低俗的一些元素,没有低俗的元素它可能就不可乐,所以低俗的元素一定就免不了的。比如说唱歌,唱歌的时候为什么要扭屁股?扭屁股有助于你唱歌更好听吗?没有的。边扭屁股边唱歌肯定更不好听,肯定会变调的,但是把这个扭屁股跟唱歌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一种既可听又可看的东西。然后衣服尽可能穿得短一点,这就包含一点点低俗。

 

    但是我认为低俗的这个问题,最可怕的是价值观方面的低俗,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来说。我认为东北的二人转大多数对未成年人都不适合,他们应该在门口挂一个牌子----“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这是比较合理的。美国为什么要搞电影的分级管理,就是要保护未成年人。李安的电影《色·戒》在中国票房不错,但是在美国一点票房都没有,因为美国的电影都是那种全家老小可以一起去看的才有大票房。你这个电影小孩不能看,很多电影院都不放映,所以它基本上就没票房。

 

    我认为低俗有点像盐巴,放一点低俗是有助于人们娱乐的,但是你一定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场合。青少年的场合里面一定要有一种价值观上的引导或者比较健康的东西,这个时候才适合未成年人消费。所以我认为未成年人跟成年人应该分成两部分,成年人你给他放一点低俗的东西无所谓,他有辨别的能力,但是未成年人没有辨别能力。现在我们也在参与研究一些娱乐产品的分级管理制度,这个分级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

 

    (五)顺着看与倒着看——艺术家与企业家的区别

 

    我刚才讲到为什么有文化的人或者文化底蕴很深的人一般不适合搞文化产业,因为文化底蕴很深的人主观性比较强,比较容易自我中心主义。当他要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他总是顺着看——把自己脑袋里面的东西往外推叫顺着看。他喜欢什么他就拍什么电影。我们知道贾樟柯经常获奖,他的电影虽然获奖,但是在中国的电影院里面却基本没什么票房。为什么?因为贾樟柯拍电影的时候他不是为观众而拍,他是为自己而拍,他自己喜欢什么就拍什么。所以他拍出来的电影很多都上不了电影院,好多是大家不喜欢。我到现在为止没看过一部他的电影。但是如果你要拍商业片,就要倒过来想想大家喜欢看什么样的题材。冯小刚拍的多数就是商业片,当然冯小刚也想拍艺术片,因为艺术片的话可以得奖不是?而且艺术评论家的评价会比较高。拍商业片都会被人家骂低俗。所以我们只能把冯小刚看成是中间派,他很想拍艺术片,但是因为他是企业聘用的导演,企业要求他要出票房,所以他拍电影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票房。

 

    我们知道艺术家如果你没有给他一个经营压力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艺术爱好,他不会考虑经济效益。所以艺术家一般都不适合做企业家,或者说他的主观性比较强,会妨碍经济效益的思考。在真正的文化产业当中,艺术家不能坐第一位。大家知道一些艺术村吧,比如北京宋庄,搞了几千个艺术家在那集聚,结果现在产业不行了,还要重新策划产业怎么发展。因为里头的艺术家都在玩自己的,根本没有形成产业。艺术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私下交易,有的经常逃税。

 

    我们过去把电影分为文艺片或者叫艺术片和商业片。实际上我认为这个分法不对,我认为商业片里面有很多有艺术性的,而文艺片中的好多却没有艺术水平。我认为应该把艺术片叫导演个人片会比较合适,导演喜欢什么它就是什么,导演纯粹为了艺术而艺术,这个艺术水平怎么样还很难说。如果这个导演的艺术品位很高,可能出来的作品艺术水准就很高;如果这个导演有点变态,他拍出来的就是变态的艺术片。

 

    总体上水平比较高,或者是说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都有了的,我认为就是美国好莱坞现在拍的动画电影。这些影片一般来讲是最齐整的,包括创意、思想、尺度的拿捏等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其实用美国人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中国一些大牌导演的很多电影都不能够到电影院去放的,或者至少年轻人是不能看的。所以我现在的问题是,实际上我们对思想性的要求有时会因人而异,你要没名气的时候对你要求很高,你要有名气的时候统统放过去,一路开绿灯。我觉得这个很不好,这个是我们监管政策还没到位。我们以前搞文化精品的“五个一”工程,我觉得那应该叫做文化事业,跟文化产业没什么关系。

 

    (六)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

 

    接下来这个角度我要说的是消费者。我们过去传统文化的消费者都是年纪大的人,现在的主流消费者,或者叫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中国电影80%的票房是有由18岁到28岁的人创造的。如果算上35岁以下人群的话,包括儿童,占电影消费达到95%以上。游戏产业更是如此。现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如果从整体上来看的话,青少年大概占整体消费的85%以上。所以我们中国消费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年纪越大的人越没有文化消费,年纪越小的人越有文化消费。第二个特点,中国的好多年轻人他虽然自己没钱,但是他有钱花。因为中国有一种现象叫收入权和收入支配权出现了分离。在座的各位有收入权,但是你的孩子有收入支配权,或者孙子有收入支配权。所以我经常说我们现在大学生以下的人群虽然没有经济收入,但是他们背后有6个以上的赞助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很强。所以现在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都是青少年。

 

    泉州以后要搞文化产业很简单,有能够让青少年喜欢的东西就有文化产业,否则的话就没有文化产业。我们现在对台的很多工作都是跟台湾讲闽南话、讲唱梨园戏,这个梨园戏都是台湾的阿公、阿嬷听的。我们应该搞一些东西让台湾的青少年来欣赏,然后影响他们,这才是我们对台文化交流最主要的一个工作。但是我们现在都忽视了这个工作,只是重视老年人,忽视青少年,这个钱好多都是白花。

 

    中国文化出口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只影响国外的成年人,而国外的文化产品都是影响我们的未成年人,这叫不对等。而且这种不对等非常严重!我们等于要一直想着如何影响海外的那些花岗岩脑袋,人家都影响我们的水脑袋。谁容易影响谁呢?!这个道理就很简单。青少年做为主流消费者,他们有一些特点,比如说喜欢节奏感比较强的、时尚性比较强的,故事比较曲折的,然后有聆听、有感觉、有体验、有娱乐的参与,还能够有技术、有流行的趋势。所以现在青少年能够决定消费市场的大小,他喜欢的话消费市场就大,不喜欢的话就没市场。

 

    我们很多传统的曲艺都不适合年轻人。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以前北京二环晚上经常有年轻人去飙车——大家知道年轻人喜欢快节奏,所以喜欢周杰伦,周杰伦哼的歌我们都听不清唱什么,但年轻人就很喜欢。因为喜欢快节奏,所以就去飙车,出现了一个人花了13分钟飙了一圈,这个年轻人大家公认他叫“十三郎”,后来又有一个人花了12分钟叫“十二郎”,后来出了一个天才花了8分钟叫他“八郎”。这个八郎出来以后警察就急了,就把他们给逮住了。所以从此以后北京的飙车记录就是八郎创造的,再没人啦。我们现在讲我们传统的曲艺,我们假定八郎现在就坐在这儿,然后我们传统的演出出场了,“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半天人还不出来,八郎想想还是先去飙一圈车再来看。等他飙完车回来再看,人还没出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八郎是不会来参加你这种演出的。所以我们这些演出不管是哪一种国粹都是政府要掏钱。没办法,因为年青人不喜欢你。

 

    之前台湾有人拍了一个动画电影叫《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在座的可能很多人都很容易被这个题材所感动。可是年轻人呢,他不一样,年轻人也知道怎么谈恋爱啊,第一天见面,第二天拉手,第三天跑到哪去了你也找不着了?那个梁山伯和祝英台谈了一辈子恋爱还没谈出个结果,你想他们有耐心从头看到尾吗?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做好多东西,都是往传统的路上走,包括像电影电视一做就做唐玄宗跟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跟杨贵妃的故事人家美国人可以从里面提炼出《人鬼情未了》的故事。现在人家拍的都是现代的题材,为什么?因为里面可以放无数的广告,可以开发延伸的产品,这个产业的价值很大;你拍传统的东西,产值就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们知道现代做文化产业的方法,就是要围绕青少年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文化产品。

 

    青少年这个消费者群体当然还可以再一步细分,有成年的,有未成年的,还有儿童啊,少年等等。我想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抓住了消费者,我们就能做好文化产业,如果抓不住的话就没办法做好文化产业,这是我要说的一个方面。

 

    (七)好的文化产品需具多种特性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是好产品呢?我认为一般来讲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的产品就是文化产业当中的好产品。首先是娱乐性比较强,或者叫体验性比较强。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吸引力或者感染力,这叫体验性。还有就是参与性,你让青少年去看一个很漂亮的山水他没感觉;你让他参加一个什么活动,跳到水沟里面,他很有感觉。这参与性对他们来讲很重要。此外还有一个时尚性,你的所有东西要很时尚,要有新技术、新潮流、新色彩、新格调,这些全部要结合。另外还有实用性,实用性这条针对主要是新闻或者信息服务产业。

 

    我们比较一下杂技跟马戏就知道了。加拿大有个太阳马戏团,是一个演出集团,一年的收入是60亿人民币,咱们中国的杂技团年收入最多也就两三千万人民币。为什么差距这么大?马戏好看,杂技不好看呐。马戏互动性很强,体验性很强。杂技就一个人在那表演,一只手上舞着好几个碟子。我每次看到那种舞碟我就要瞌睡,因为一点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任何对你产生感染的地方,他无非就是自己在那表演。所以你要是在人群之间舞碟那就会很好看。其实我认为我们的杂技很有发展的空间,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弄。比如说增加主持人,增加一些魔术,增加一些互动啊,它会好看得多。所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跟上海文广集团搞了一个叫“时空之旅”的杂技演出,投资三千万,一年就收回成本了。因为它很时尚,节目也进行了一些编排。其实要做好很简单,我们的基础都在那,只要稍微改编一下就行了。比如说刘谦的魔术表演,韩寒批评刘谦表演魔术就像演话剧。他的魔术表演是有点像演话剧,但是他很符合文化产业的特性。文化产业就是要营造一种气氛来吸引人,这叫有体验性。刘谦的魔术那么吸引人,他的出场费可能就翻了上百倍。为什么?魔术要吸引人就要注意气氛的营造,这是从产品的角度来讲。

 

    (八)生活方式变化与商机

 

    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视频欣赏和信息获取相关的分成两类人,一类是看电视的,一类是上网的。包括手机也能上网,现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阅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现在所有的文化产业正在逐渐地和互联网、手机挂上关系,我们传统的唱片现在越来越少。中国移动的数字音乐一年的产值就有200多亿,我们的一场演出才多少钱?2009年的游戏,直接收入就有250亿。阿里巴巴的马云,搞了一个淘宝,全国各地都把马云当成皇帝。很多领导都对马云说,你在我这也搞一个。

 

    我们今后购物要上网、娱乐要上网、获取信息也要上网。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会去看报纸,所以我估算报纸的销量在未来五年内要降低一半。美国的好多报社都要倒闭了,包括《纽约时报》的亏损也很严重。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受到来自网络极大的冲击。

 

    当然顾客有很多的特点,顾客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一种营销方式叫双重顾客销售,比如说动漫延伸产品专卖店,为什么国外的动漫做得好,我们国内的做得不好呢?因为国外的动漫影响小孩和成年人,而我们的动画片都是做给低幼儿看的。低幼儿喜欢看,但他看完后自己又不会跑到专卖店里去买,只能靠自己的父母,父母又不喜欢你的这种动画片,所以他们也就不会买。有些地方,开了个所谓动漫专卖店,开了后就没有了顾客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九)利用事业资源做产业延伸

 

    我们在做文化产业的时候要把传统的事业资源利用起来,作为文化产业的延伸。比如说我们有博物馆,大家有没有参观过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他们开发了很多延伸的产品,又搞了很多的活动,有很多的交流。我们现在很多博物馆开起来都静悄悄的躺在那,这是不对的。另外还有很多体育场馆也要用好,总之很多事业资源都要用起来,这样一方面事业会做得比较好,另一方面产业也搞起来。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北京的很多公园到春节的时候都做庙会,其中地坛的庙会每年的收入大概都在2千万以上。龙潭湖一个为期六天的庙会,就我所知,光摊位费和进门票费就超过1700万,其中最大的摊位光卖烤肉就卖了10万串,都是给年轻人吃的。

 

    所以我建议现在我们泉州的民营企业做广告,比如体育用品,对年轻人有两个词就不要用。第一个是健康,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讲不能换取任何感觉。我们知道好吃的东西往往不健康,健康的东西往往不好吃,这是很重要的道理。年轻人喜欢油炸的东西,它哪健康啦?但是它好吃。所以康师傅方便面就会做广告---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他根本就不讲健康,就讲好吃。年轻人只要好吃,哪怕是吃了要死也不管。这是不要说健康,哪怕是体育用品,年轻人之所以去运动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好玩。你跟他们讲健康干什么啊?

 

    第二个不要讲生活。生活这两个字只有当进入了“围城”,夫妻开始吵架,管孩子很难的时候,才会感叹生活如此艰辛,他才有生活的概念。年轻人哪有生活的概念,无非是一个人孤零零,他父母也不会想。所以不要讲生活,就是要讲快乐,讲感觉。中国移动的广告做得就很好---我的地盘我做主。你不要过来!就是这种东西有号召力,不然你说我的地盘很健康你过来,我怕一个人都不会去。

 

    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有很多需要挖掘的东西,只有弄清楚这些,我们才能做好文化产业。

 

二、发展重点与发展模式

 

    接下来我们讲城市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我一方面讲城市的文化产业,另一方面也讲一下我们国家一些主要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资源分析

 

    一个城市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这个城市资源特点的,这是一个角度。第二个角度就是我们一定要创新,把已有的资源开发出来后,就要靠创新,创新比开发已有的资源更重要。创新需要人力资源,文化产业的第一生产力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里的第一资源是商业人才,第二才是是艺术家。

 

    第二个资源是经济条件,就是地方的经济发达不发达。我觉得泉州地区的经济已足够发达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我们城市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都已经不错了。

 

    第三个是我们已有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这很重要。因为已有的发展水平里可以积累经验、积累人才、积累品牌。我认为我们一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应该是比较差的,整个福建总体上都比较差,福建在全国搞文化产业可能是排在倒数的。我们比较重视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像灯具、服装、食品之类的,而文化产业是要玩虚的、玩看不见的东西。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福建人很务实,凡是看得见的东西我们都做得很好,这个特点对于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有点不利。

 

    第四个特点是我们的公共文化资源,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我觉得这还可以。

 

    第五个是地方旅游资源的情况。泉州的旅游资源应该算是中等,因为好的旅游资源是在全国有品牌,我把这种旅游资源叫做有深度的旅游资源。我们有深度的不多,虽然有一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有品牌效应的不多。但和别的地方比起来,我们又有不少的文化旅游资源,所以这个旅游资源我觉得是中等。

 

    然后是这个城市现有的产业形态和提升情况。我们知道泉州发展一些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服务业应该也不错,目前这些产业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小。所以我们除了要根据城市的产业形态来做提升之外,还要跟上一个新的形势,这个新形势我等会儿讲。

 

    另外一个是有没有可嫁接的资源——传媒,我们的传媒比较弱,这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我们以前经常认为云南的文化产业做得不错,其实云南的文化产业做得很一般,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大城市,比如昆明这样的大城市,它的文化产业做得好不好,第一是看它的传媒做得好不好。演出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产值大约排在第十位,演出做得好,没什么产值。现在的传统传媒产业的产值大概有几千亿,这是个大产值了,电视大概有一千多亿,新闻出版大概有三千亿,这些都是大产值的地方。还有体育产业包括场馆的建设、健身等,这个大概也有几百亿,而演出大概是十来个亿,电影以前是9.5亿,现在上升到了60多个亿了,这些都是小产业。我们要考虑什么是大产业,什么是小产业,什么是未来的。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对城市的资源进行分析,你如果要做好城市文化产业,就要和城市的资源对接,要不就创新,就这两点。我们知道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大多的城市没有现成的文化产业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创新。

 

    (二)产业集聚园

 

    接下来要讲几个创新的模式,第一个是文化产业集聚园,现在搞文化产业集聚园或者是创意园区,是比较通行的办法。但是我们一定要思考这几个方面。第一个我们要把文化产业的集聚园和一般的文化园区分开来。就像我刚才说的邀请一些艺术家,那叫做艺术园或叫文化园,不能叫文化产业集聚园,这是要把它区分开来的。

 

    文化产业集聚园主要是以三个形态为主:第一是有很多企业在这经营,文化产业集聚园和艺术园最大的区别是企业很多而艺术家很少,这叫文化产业集聚园;艺术家很多,企业很少,叫艺术园。换句话说,产业集聚园可以没有一个艺术家,因为文化产业集聚园主要是企业的产值,跟艺术家没关系。产品可以在别处生产,但总部放在这儿。大家知道北京有个总部基地,很多总部在那儿,没有一件产品,但是那里每年的产值都上千亿。把很多的企业总部集中在一起,这样产值一下就上去了。所以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把企业弄进来,形成产业集聚园。

 

    第二,我们可以成为一个交易平台,比如艺术品的交易平台,要把线上线下的交易都做透,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可以是一个主题公园,结合产业集聚园在一起。我在去年给成都策划了个音乐主题公园,这个音乐主题公园同时也是个音乐集聚园。因为中国移动数字音乐基地往里一搬,那个集聚园几十个亿的产值就上去了,里面又有很多音乐的体验,就相当于把主题公园和产业集聚园结合在一起的第三种形态。

 

我认为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这三种形态比较容易形成规模。其他的像搞一些艺术家工作室、创意工作室啦,那个产值就很小,规模很小,甚至很分散。我们好多人做文化产业时,还是用文化的理念来搞,反正给你一块地啊,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其实搞文化产业就是看你有多大规模、多少产值,对税收有多大贡献,有多少就业人口,这是文化产业与文化区别最大的一个地方。

 

    要做好文化产业集聚园,有这么几个要求:

 

    第一,要有产业链。比如有卡通形象,有影视,然后有玩具,甚至有服装,这个产业链要有,这是第一个要谈的。

 

    第二,要专业化。你要做什么,在全国都要是响当当的,要在同行里达到专业水平,比如说你要做动漫,你就要做出3D的水平,现在3D已经变成专业的标志。

 

    第三,要有品牌。我建议泉州在全国打造几个文化及文化产业品牌。文化品牌指的还包括一些活动,如博鳌亚洲论坛,搞得响当当的。

 

    第四,要有规模。保证有一定的产值,否则的话就太亏本了。太亏本的东西我都把它叫做搞文化,不叫搞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

 

    第五,要有人才培训。换句话说这个地方要出人才,而且要持续地积累商业人才和创意人才。

 

    第六,要成为专业化的交易中心。比如说是动漫基地,你就要成为全国动漫产品的交易中心之一。

 

    另外一个是产业要不断升级。还有就是最好有一个龙头企业,因为没有龙头企业的话带不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家都是小打小闹的话不行。

 

    所以我们要搞集聚园,最好是要能够形成这样的形态,效果会比较好。动漫产业园现在全国很多,但是大多数都亏损了,都是政府补贴的,我认为做动漫要慎重一点。如果大家要做动漫的话,就要把动漫、影视和数字文化产业结合起来,这样会比较有前途。国内原来不是有很多产业园吗?我觉得很多都适应不了现在发展的需要,应该重新进行定位规划,否则的话,很多产业园后来会越做越衰弱。

 

    另外,我建议尽可能不要搞影视拍摄基地,你可以搞影视后期制作,那个很有钱赚。影视拍摄基地,那么大一块地方,人家扛着摄像机走两圈也不给你钱,甚至住都不住你这儿,也不消费,那么大一块地,一年下来,没有产值。所以除了横店以外国内的影视拍摄基地大部分都不赚钱,好大块地都浪费了。所以室外拍摄基地尽可能不要做。这是我要说的第二个方面。

 

    (三)城市文化娱乐中心

 

    第三个方面,我希望城市应该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化娱乐中心。大家知道北京有后海、三里屯,上海有新天地,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些娱乐集聚的地方,成为这个城市文化娱乐标志。娱乐活动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叫做夜间娱乐,夜间娱乐要能够吸引人,所以有些城市就搞大型演出或者实景演出。但是大型的演出或实景演出取决于旅游人口,你的旅游人口越多你的活动可以越大型;如果来你这里的人很少,你就不适合搞,要不搞完以后变成本地人看,谁会天天去看你的演出呀,那肯定有问题。另外这个实景演出,有些地方条件好一些,风景确实不错,旅游人口也很多,适合做,像北方很多地方都不适合做,因为冬天太冷,而且冬天六个月,大部分冬天都做不了。

 

    所以好多人盲目的跟风也不行。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是一个比较好的项目,以前去阳朔的人都不在阳朔住宿,一参观完就走了,因为晚上没什么活动。现在在那看完印象刘三姐以后,已经很晚了,有的甚至都半夜,不得不住在那里,这就拉动了旅游收入增长,过去几年当中产值翻了好几番,这是贡献比较大的。印象刘三姐现在一年的票房大概8000万左右,已经达到顶端了。它演出场次已经全满了,比如黄金周每天晚上演三场,平时的周末演两场,平时演一场,已经不可能再成长了,他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是全国很少地方有这么好的条件,桂林的旅游人口非常之多,环境也很好,所以别的地方虽然也有点贡献,但是都不如它。所以我觉得泉州要发展旅游,主要不是靠大型演出,而要靠活动经济。

 

    (四)数字文化产业

 

    第四个,我把它叫做数字文化产业。现在数字文化产业的产值,就是包括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产值基本和电视差不多。大概在五年到八年之内,数字文化产业可能会占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我举一个例子,云南搞了一个演出,像杨丽萍,这个演出不错吧,算是还赚钱吧,就算你天天赚钱,一年下来能赚多少钱?就算是三百万的纯利润,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百度一家公司,杨丽萍要赚多少年才能赚到百度一个公司的市值?要赚三万年!(百度的市值大概有2000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说我们的电信,现在都变成媒体公司了。电信的固话收入在下降,网络游戏带动了宽带消费,所以游戏去年250亿的产值带动了550亿的电信消费。中国移动更是如此,你看他的手机报、短信、数字音乐,很多的增值服务收入都来自于数字文化产业。

 

    我经常讲,谁是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对新媒体有依赖性。所以新媒体是巨大的朝阳产业。我发现泉州的很多服装企业都在中央电视台上打广告,但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其实现在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而电视的影响力却在日益减小。我们可能认为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很大,因为我们经常看到,其实现在网络的影响力也很大。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中央台有一个叫王利芬的,辞职去搞优米网,就是做一个网络。为什么?因为她回到家里面就发现,现在年轻人都不看电视了,所以就辞职搞起了网络。现在泉州的很多企业还只是关注电视,这是不对的。

 

    我觉得数字文化产业有巨大的空间,而且不断地在膨胀,这个领域是很大。我一直认为厦门或者泉州要搞一个数字文化产业这一块的产业园,或者是来发展这一块的东西。这个未来会有前途的,因为如果我们传统产业不能与新媒体结合的话,这些产业的出口就会遇到问题,我讲的出口就是品牌怎样传播出去,怎么销售。这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如果你的新媒体做得比较好的话,你可以利用新媒体来传播城市的形象,来传播企业的品牌,有很多好处。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适当的做一部分数字文化产业的话,还可以和对台工作结合起来。因为台湾的数位文化的影响力还不够,这个可以对接起来做。

 

    (五)艺术产业

 

第五个,我把它叫做艺术产业,就是传统的艺术产业和现代的艺术产业结合起来。我认为这个产业的规模很大,我们每年公开拍卖和私下交易的工艺美术品价值大概有三千亿,三千亿里面约有一半是属于私下交易的。这些产业很多都是私下交易,所以作为一个产业集聚的方式没有表现出来。

 

中国的画廊不懂国情。我经常举一个例子说史玉柱把保健品卖得很好。为什么?比如他的黄金酒,诉求是孝——孩子孝敬父母或者孝敬爷爷奶奶,同时还有一个诉求就是把保健品作为礼品。史玉柱对中国的文化很有研究,他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所以他的保健品就卖得好。这是从他的传播来讲的话。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画廊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现在我们中国的很多画是作为礼品画来交易的,别人买来是用来送礼不是投资的。其实中国的书法绘画好多都是送人的,所以画廊要把画当做礼品来卖,才比较符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看到很多画廊把替艺术家做画展叫经济活动。其实那不叫经济活动,那叫展示活动。所谓经济活动就是帮艺术家进行定位、包装,进行宣传、进行持续的推广,这才叫经济活动促进艺术品经营。仅仅让艺术家参加某个会或某个画展,那叫展示活动不叫经济活动。很多画廊都没有对艺术家进行开发,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比如把传统和现代进行结合,包括培训、收藏、艺术产业集聚等等,我觉得这都可以做。在艺术产业这个领域,我认为我们闽南有这个基础可以做好。

 

    (六)活动经济

 

    第六个角度是我最重视的,我认为特别适合我们经济发达的地方,包括泉州,我把它叫活动经济或者文化旅游。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带动旅游,深圳就是这样。深圳没有任何的旅游资源,但它的旅游收入是西安的好几倍。为什么?因为人们天天要去那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过去的旅游概念是很简单地把固定资源当做旅游资源,其实现在的旅游资源叫做无中生有,你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出旅游资源。你看拉斯维加斯,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它啥资源都没有,完全是弄出来的。深圳也是,深圳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城市之一,他就是搞活动。

 

    所以我讲要把我们传统的旅游和现代的旅游结合起来,传统的旅游就是对固定资源的旅游,现代的旅游是创意资源的旅游。创意资源要有产业的条件。我们泉州有那么多的产业,一年到头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然后让他们来进行商务交流也好,其它什么也好。所谓的活动经济,就是通过活动来带动经济。让人们吃住行、娱购游等等都在你这里发生,这个活动经济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一定要住下来,不住下来你怎么参加活动?所以他一般来讲都有几天以上的消费,这个消费规模是很大的。北京现在也是,比如说我们学校现在搞企业家培训,企业家培训可能收三万块钱,但是他要去北京来回十趟呀,去十趟你想要多花多少钱,不止三万块钱吧。

 

    那么活动呢,我觉得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搞体育,各种各样的节庆,也可以创办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们泉州文化底蕴很深,搞一些什么文化节之类的,这些都可以做。然后这个种类我把它分了一下,分为节或者庆。节就是比如说我们很多地方搞洋庙会,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去看传统的庙会,都喜欢去看洋庙会。然后有各种会议论坛,大家知道达沃斯的论坛,它一年的收入就有3.4亿美金,就这样一个大型的会,可以延续很长时间。北京有一个叫九华山庄,号称那边有温泉,专门承办会议,很多会议都在那里举办,他们光税收就交了好几个亿。然后有展览、展示、展销、各种体育活动,有培训,有选秀。甚至你这个地方搞一个养生保健的,各地方的人来这都可以。或者你搞一个主题公园,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总之就是把人吸引过来,主办什么活动,策划什么活动,既可以政府办也可以企业办,也可以让别人来办,就是搞得密密麻麻的全是活动,不是就有很多人来旅游,你不一定就要去看清源山,看那个老君像。不一定就看了那个东西才叫旅游啊。他只要到这来了,往这儿一住旅游就开始了,或者从坐车的时候就开始旅游了。我觉得我们泉州非常有条件,厦门说他要搞会展业,其实泉州也非常有条件搞会展业。就不要叫会展业,就叫活动经济,就是大力发展活动经济,这也是文化产业当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

 

    (七)体育产业

 

    第七个就是体育产业,中国的体育产业跟中国的音乐一样,最核心的知识产权是最不赚钱的。所以音乐制作人都不赚钱,而卡拉OK很赚钱,中国移动的数字音乐很赚钱,越外围越赚钱。我们中国的体育也是一样啊,搞体育赛事的不赚钱。我们泉州搞体育服装只是和体育沾上一点点边。其实所谓的体育服装严格意义上不能叫体育服装应该叫休闲服装,只是沾上那么一点点边,但咱们赚钱。核心的部分就不赚钱,搞场馆的赚钱,搞健身房的赚钱。搞服装的赚钱但搞赛事的就最不赚钱,所以中央电视台都被我们包了,因为我们赚钱。当然中央电视台也很赚钱,中央电视台跟体育一点关系没有,只是帮人家转播几下奥运的比赛,它光转播就赚了五十个亿。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过去我们老把体育跟健康挂钩。其实体育的本质是娱乐,真正搞体育的人没有一个是健康的,假搞体育的人才健康。而且国外收入的来源还是真搞体育,搞赛事,而且搞职业联赛。那些人都是不健康的,像易建联不知伤了多少次,而姚明已经休了一年了,这些人哪里健康了?不但不健康而且还短命。所以我们知道真正体育是要赚钱,可以通过职业化而且要玩球。所以球是跟产业有关,非球类大都跟产业无关。

 

    中国把体育当作拿金牌的一个国家面子工程,总是搞一些别人不重视的那些领域,所以比较容易拿金牌。好不容易在球上面拿到金牌,就是两个最小的球,一个是乒乓球,一个是羽毛球。足球被搞得一塌糊涂!我就想一个国家只有一千个人,一千人口的国家说不定快踢过中国队了,这就很麻烦了。没有职业化的话,这个体育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但是我们国家现在要开放体育,我认为体育的下一步可以赚钱,像搞连锁体育培训学校,专门做运动员经纪的;比如说高尔夫球或者网球等等。另一个就是搞健身的会赚钱,然后就是一些设备的、体育传媒的会赚钱,还有就是我们的体育服装还会继续赚钱。赛事未来会很赚钱但现在还不会很赚钱。这就是体育产业。我们都知道体育产业跟青少年关系最密切,打广告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两个词,不要还打着健康和生活,不健康无生活但只要快乐就行。这是我讲的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概几个方向,这几个方向是最重要的。

 

    至于动漫的话现在国家比较重视,但是动漫最没钱赚,却叫得最响。我经常说动漫是动作很快效益很慢。我们要做动漫的话,一定要记住动漫完全取决于卡通,卡通完全取决于你的故事。所以你能不能有好卡通取决于你有没有好故事。所以动漫这个领域还是要好好去弄,因为现在的动漫太多了,如果没有好好弄的话 ,就不能脱颖而出。广东有个公司叫奥飞动漫上市了,给我们泉州一些启发。他们就是先做玩具,然后再做动漫,这是个很好的做法。

 

    三、城市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建议

 

    最后我简单提几个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跟文化产业是两回事的,一个城市要发展文化,要继承历史文化,弘扬他原有的文化艺术。我们现在看到,我们传统的梨园戏也好,南音也好,都受到很大的挑战。我们怎么样去定位它们,我们传统的那些东西?我把它们定位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凡是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没有什么产业的空间。一定要记住,历史越悠久,越没有产业的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就是因为它不能产业化,能产业化的何须保护,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例如我们要保护体育,在中国保护那几个人拿金牌,在国际上没人说要保护体育,因为它的产业化程度很高,美国的体育产业是最大的娱乐产业,几千亿美元的产值。美国运动员国家是不给钱的,拿名次了,国家才给钱。平时的运动员都是自己努力、自己锻炼、自己掏钱的,是自己的爱好。所以我们的金牌拿得比美国多,一点儿都不稀奇。要按经济效益来算,美国人拿的金牌是我们的150倍。我们投资一个亿拿一块金牌,人家没投钱,人家的金牌和你差不多。

 

    所以我想谈城市文化,还是要保护我们的南音、梨园戏、文化古迹,要专门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来保护。我听说我们泉州有些地方有点像香港。可是香港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个是学术水平极高。国内除了北京外,没有几个城市的学术水平能跟香港比,上海也不能;第二个是香港的制度很完善,很和谐;第三,香港的文化产业很长时间一直在引流潮流。所以,我们可以以香港为例来比较我们的差距,他们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

 

    第二个角度,不同的城市应该有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我们不要和其他人一样,我们的产业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一样的话就有问题啦。

 

    第三个,建议大家不要做一般的旅游规划,而是做文化产业规划。搞旅游的话,就要从文化产业入手,无中生有,创造资源,因为你原有的资源基本上都很熟悉了。关键是能不能把人吸引过来、把人留来,可能不靠你的旅游资源,而是要靠你的文化活动,要靠你的很多商务交流。这样子才可以做起来,所以我觉得文化产业规划包括很多活动经济,应该从一个大的,能拉动我们泉州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活动这样的角度来思考。

 

    第四就是打造一系列的品牌,这品牌包括城市的品牌、产业的品牌、企业的品牌,一些项目的品牌。我们泉州可能企业的品牌比较多一点,活动品牌很少,既然我们可以通过活动品牌做个服装博览会,也可以做其它的文化交流。就是我们利用活动传播城市,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很重要,近期应该培养文化产业上市,通过这个企业起带动作用。

 

    我们泉州下一步应该关注企业文化,现在这个服装,中低端的领域已经做到一定的规模了。下一步就是往高端走,任何一种经济,越往高端走越靠文化,越往低端走越物质,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国出不了奢侈品?为什么我们附加值这么低?这当中融入文化很少,比如美国的苹果,搞一个手机可以赚两千,而我们搞一个才赚50,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设计很漂亮,很时尚,物质就是物质,看起来差不多。人家的品牌设计包含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融入了文化艺术的设计。我们现在很多服装的品牌如果不融入文化的要素,特别是不和互联网结合起来,那种时尚的感觉就没有达到一种更丰富的水平。

 

    我们应当重视两个方面,一个是时尚的生活,一个是文化的内涵,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是产业文化化,就是希望文化产业的方式带动其他产业,想办法用文化的方式带动叫产业文化化。我们泉州需要一边发展文化产业,一边推进传统的产业,不断提升这个格局,也就是产业文化化这条路,跟文化产业一样重要的事情。另外一步我觉得做一些数字、新媒体。接下来是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硬件,硬件投资不必太大,应投资在软件,投资在人,在创意上面。有些人投资影视在制作上,其实投资在故事,那个故事很重要,你看好莱坞花几千万买一个故事,我们都舍不得花钱,但是在制作上花很多钱,故事做不好,最后花很多钱,也是不行的。你看我们动漫,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动漫一定要花钱买故事,不要花钱搞制作。因为故事好啦,制作很容易,故事不好,制作也不好,像全国的很多地方,硬件很好,软件就不行。另外一个就是说,产业链一定要有文化,有科技,还有营销,把它们整合起来。我在全国看了我最担心的是那种很传统的做法,比如说卖点工艺品啊、文房四宝,还有的搞一些演出场所。北京原来有一个传统演出的地方叫天桥,现在有新的相声,演出时年轻人愿意出高价购票。另一种是延长产业链,我听说现在我们一些企业要进军文化产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另外可以打造一个体验式的公园,让年轻人来体验。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现代的有一种叫做电子艺术的体验。然后想办法用文化来提升制造业,来加强设计。我们过去的企业做宣传,都是宣传企业名称和产品。其实企业的产品价值如果要提升上去,要着力对设计师进行宣传。因为设计师宣传好了,我们告诉消费者我的产品是由名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才有更有价值。所以设计师的塑造和宣传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泉州未来会走出一条打造奢侈品的品牌之路。这个时间不知道有多长,但需要积累。这里面包括文化人才和文化产业人才的积累。

 

另外我们政府要有一个配套政策,保证投资在文化产业上的资金。文化产业投资什么东西呢?一个是打造产业链。另一个就是选择优秀的企业,给予投资,走得越好越需要支持和资助,做得越好的越需要支持,而不是做得越不好越要资助。做文化事业一定要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的,而做文化产业恰恰相反。这个要思考,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

 

    还有要重视本地资源的嫁接,这刚才已经讲了。另外就是打造城市名片来带动这个城市的营销。大家知道台北有一段时间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城市营销局,在世界各地举办活动,来宣传这个城市。其实我觉得我们泉州举办的一些活动够多了,必须用营销的角度把这些活动的资源变成城市营销的资源。比如活动的报道,不要等人都来了之后再做报道,在你的活动要开始的时候,提前半年就可以组织宣传报道了。你看博鳌,提前半年就可以大肆宣传、大肆报道,这就可以把城市宣传得非常有影响。

 

泉州是一个个历史底蕴的城市,但在全国其他地区的人看来,泉州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工业城市,这和泉州的形象有点不对应。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文化产业把我们的城市营销好,这样就可以带动城市形象的提升和促进传统产业的良性循环。